您是不是也犯过这种迷糊?去年城西的李老板,带着三本工程师证书去申报二级资质,结果被审核员一句话怼回来:"您这中级职称还差俩!"(突然瞪眼)您可别笑,住建局去年统计显示,32%的资质申请都栽在人员配置这道坎上!
硬核指标大起底
(掏出记事本)先给各位透个底儿,现在二级资质审核就跟高考体检似的,差半斤八两都不行。去年开发区有家企业,明明业绩达标了,就因为技术负责人少干过1个3000万的项目,整个申请打了水漂!
您得盯死这三条命脉:
- 注册资金:现在要求2000万实缴,可不是认缴就能糊弄
- 工程业绩:近五年要完成4个单体建筑面积1万平米以上的项目
- 设备清单:塔吊这些大件必须自有,租赁的可不算数
(敲黑板)最容易被忽略的是社保连续缴纳记录,去年有家公司就吃了暗亏——他们给员工缴的是灵活就业社保,结果被判定无效!
人员配置雷区预警
(掰手指头)上个月帮朋友整理人员档案,光证书就摞了半米高。不过您记准这五个关键岗:
- 项目经理:必须持有一建证书且完成过2个同类项目
- 中级工程师:建筑工程专业最少6人,结构专业3人
- 现场管理人员:施工员、质量员等九大员证一个不能少
- 技术工人:模板工、架子工等工种要30人以上
- 财务负责人:中级会计职称是硬杠杠
(突然拍大腿)对了!去年城南那家公司的教训您得记着——他们派了市政专业的工程师来凑数,结果审核直接不认。这就跟拿C1驾照开大货车似的,压根不匹配!
问答生死线
Q:听说现在电子审批快,能省多少时间
A:(摇头)您可别太天真!去年试点的20家企业里:
- 电子材料被退回修改的平均3.2次
- 现场核查照样要排队
- 公示期雷打不动10个工作日
最快也要两个月起步,跟线下办理根本差不了几天!
Q:业绩材料怎么准备才保险
A:(掏档案袋)给您看个标准模板:
- 中标通知书(必须带公章)
- 施工合同(金额要明确)
- 竣工验收报告(五方责任主体签字齐全)
- 工程结算书(建设单位确认的最终版)
去年有家公司用了进度款结算单,结果被认定无效,这就跟拿体检预约单当健康证明一个道理!
Q:找代办机构要注意啥
A:(压低声音)跟您说个真事:开发区有家中介收15万打包票,结果给客户用的都是临近退休人员的证书。您可得瞪大眼睛看这三项:
- 工程师证书有效期至少剩2年
- 一建证书注册单位必须一致
- 技术负责人无在建项目证明
小编的私房经
(递名片状)要我说啊,这二级资质就跟驾照似的,光有证不行,还得年年审。建议每季度检查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