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知道接个千万级的工程项目,光有资金设备还不够吗?上个月我邻居老张就栽在这事上——他带着施工队去投标,结果因为缺个机电工程师证书,眼看到手的标飞了。今儿咱们就唠唠这工程总承包的人员配置门道,保准您听完少走三年弯路!
资质等级决定人员配置量
您猜怎么着,住建部去年更新的标准里,三级资质和一级资质的人员要求能差出两倍多。举个例子:
技术负责人怎么选最划算
这事儿我可得好好说说。技术负责人不仅要工作年限够,还得注意这两个关键点:
必须主持过对应规模的工程
职称专业要与申报资质一致
海淀王老板去年就吃过亏,他让干了20年的老项目经理当技术负责人,结果人家职称证是机械专业的,申报房建资质直接被打回。现在市面上一级建造师挂靠费每月8000起步,要是选错人,这钱可都打水漂了。
社保缴纳的三大雷区
- 时间要连续:朝阳区去年有23家企业因为断缴1个月被取消资质
- 基数要达标:别按最低标准交,丰台某公司就因此被认定"人员配备不真实"
- 地域要对应:在河北交的社保,北京资质审核可不认账
我表弟开的建筑公司,去年为了省社保钱,把工程师都挂在分公司,结果资质升级时全都不作数。这教训够实在吧
人员配置的替代方案
要是实在凑不齐人,这里有两个野路子:
① 跟设计院搞联合体(得签正式合作协议)
② 走技术入股模式(注意股权比例别超30%)
不过话说回来,现在住建部门查得严,去年全市有17家企业因为挂靠被列入黑名单。所以啊,宁可慢点办也别走歪路。
说到这您可能要问:现在考建造师还来得及吗?据我观察,这两年市政专业考证通过率从15%涨到了22%,但市场需求量反而增加了1.8倍。要是现在开始备考,明年正好赶上资质改革过渡期。
最后说点掏心窝的话:别信那些"全包办证"的中介,他们打包票说能搞定的人员材料,十有八九有问题。去年朝阳住建委公布的案例里,有家企业就是被黑中介用PS的职称证坑了,直接上了失信名单。要我说,老老实实培养自己的技术团队,虽然前期投入大点儿,但后面接工程时才不会露怯。您要是拿不准人员配置方案,带着营业执照去政务服务中心的咨询窗口,工作人员会给您个标准清单——这事儿我陪三个老板办过,绝对靠谱!